路面病害处治养护措施
一、 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养护措施包括病害处治技术、封层技术、功能性罩面技术、结构性补强技术等,可参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5421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1 裂缝处治
应根据裂缝类型特点、严重程度及原因,确定裂缝处治时机,可采用灌缝、贴缝、带状挖补方式,或进行组合使用。灌缝材料宜采用密封胶;贴缝材料可采用热黏式贴缝胶和自黏式贴缝胶,其工艺可分为直接贴缝和灌缝后贴缝,并及时进行修补
2 坑槽处治
应根据坑槽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采用地热修补、热料热补、冷料冷补等方式进行及时修补
3 车辙处治
应根据车辙病害类型、范围、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采用局部车辙处治或大范围直接填充、就地热再生、铣刨重铺等措施
4 沉陷处治
应根据沉陷病害类型、发生部位、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处治技术措施和结构层位。对于不均匀沉陷,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对于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应采用碎(砾)石、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回填密实,将土基和基层根治后,再铺面层。对于桥(涵)头路面,因填土不实出现的沉陷,应采取加铺基层,重新作压实处理,再作面层
5波浪拥包处治
根据波浪拥包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可采用局部铣刨、局部铣刨重铺、就地热再生、整体铣刨重铺等处治方式,重铺材料可采用热拌、冷拌或温拌沥青混合料、功能性罩面材料等
6 松散处治
应根据松散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处治时机,采用可行的技术措施。一般用乳化沥青在路面上浇洒一层,之后用干燥的石粉均匀喷撒在乳化沥青上,然后用扫把扫均匀或是用胶轮压路机在不喷水状态下碾压一遍,等干透后用吹风机吹走上面的石粉残余即可。但如果因为面层与基层结合不良,或者是因为养护不当导致的脱皮现象,则应该先清除干净脱落和松散的部分,之后再洒布黏层沥青重新铺面层
7 泛油处治
应根据泛油病害类型、严重程度及原因,合理确定处治时机,采用可行的技术措施。对于轻度泛油,在气温高时可以撒 3 ~ 5mm 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碾压或控制行车碾压。对于泛油较重的路段,在气温高时,可以先撒 5 ~ 10mm 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 3 ~ 5mm 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碾压或控制行车碾压封层技术
(1)含砂雾封层
适用于表面有松散麻面、渗水、沥青老化且抗滑性能较好的沥青路面,但不适用于由酸性岩石、鹅卵石等破碎集料铺筑的沥青路面
(2) 稀浆封层
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沥青路面
(3)微表处封层
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
(4) 碎石封层
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也可用作各等级公路加铺功能性罩面、结构性补强、桥隧沥青铺装、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等需要起到应力吸收作用的黏结防水层
(5) 纤维封层
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也可用作各等级公路加铺功能性罩面、结构性补强、桥隧沥青铺装、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铺装等需要起到应力吸收作用的黏结防水层
(6) 复合封层
适用于各等级公路、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 + 微表处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碎石封层 + 稀浆封层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功能性罩面
1 超薄罩面 适用于预防或部分修复病害、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
2 薄层罩面 适用于预防或修复病害、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
3 罩面 适用于修复病害、需要改善抗滑等使用性能的沥青路面结构性补强
1直接加铺补强
应根据路面结构强度状况、主要病害类型与发生层位等因素,确定采取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 1 )高速公路、一级及二级公路路面采用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柔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
( 2 )***及四级公路路面采用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
2铣刨加铺补强
应根据路面结构强度状况、主要病害发生层位等因素,确定采用铣刨加铺沥青面层或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 1 )对于沥青面层部分破损、基层较完好,仅铣刨处治部分沥青面层的,采用加铺沥青面层结构性补强措施。
( 2 )对于沥青面层严重破损、基层较完好,铣刨处治全部沥青面层的,采用加铺沥青面层、柔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
( 3 )对于沥青路面整体破损严重,铣刨处治沥青面层与基层的,采用加铺柔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
( 4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小于 70 、沥青面层厚度小于 4cm 且老化破损严重时,可采用水硬性结合料类全深式再生作为基层,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采用柔性基层与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也可采用沥青类全深式再生作为柔性基层,直接加铺沥青面层,或采用柔性基层与沥青面层共同结构性补强措施
2. 水泥路面
水泥路面养护技术包括路面破损处理技术(裂缝维修、板块脱空处治、唧泥处理等)、路面改善技术(表面功能恢复、路面加铺层等)、路面修复技术(面板翻修、路段修复等)、预制块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局部损坏维修、路面翻修等),可参照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J073.1 )的相关规定执行,
1 裂缝维修
在水泥路面裂缝的修补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的水泥路面裂缝修补料,其加水比例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应该严格按照材料说明来操作。在往裂缝内填材料时,一定要边填充材料边将材料压实,将材料完全填满裂缝,不能留有缝隙
2 板边、板角修补
板边:应针对水泥混凝土面板边剥落情况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修补。
板角:应按照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
3 板块脱空处治
对道板块脱空的处治主要有换板和灌浆加固两种方法。传统的换板处治,在破碎时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或连接杆的传递影响,可能造成相邻混凝土板块不同程度的松动或破损,处治一处病害又出现多处新的病害,且只能改善板本身状态,正是所谓的 “ 治标不治本 ” 。灌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道面板底脱空处治中。混凝土板下灌浆通过灌浆压力可把浆液渗透到相邻混凝土板下,起到灌浆一块板、加固几块板的作用
4 唧泥处理
对已发现唧泥现象,但损坏程度较轻的,可采取压乳化沥青的方法来进行补救。对于严重唧泥段可采用灌浆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
5 错台处治 错台的处治方法有磨平法和填补法两种,可按照错台的轻重程度选定
6 沉陷处理
如果沉陷后高度差较小,则可凿除凸起处,使其保持平齐;如果沉陷后高度差较大,则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凿低补平。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低处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凝土
7 拱起处理 根据拱起高低程度,在拱起板两侧锯缝即可复原,并灌注接缝材料
8 坑洞修补
若为单个坑洞,清除洞内杂物,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填筑,达到平整密实。对于面积较大、深度在 3cm 以内的坑洞,可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进行修补
9 接缝维修 应选用性能良好的修补材料以及完善的修补工艺对裂缝进行修补
10表面起皮(剥落、露骨)处治
采用水泥路面修复材料一次性处理此类***,并进行有效养护,加强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超载车辆通行。此外,为预防起皮、露骨的产生,施工中应控制好混合料质量,确保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改善技术
1 表面功能恢复
水泥混凝土路面整条路段出现较大面积的磨损、露骨,应采取铺设沥青磨耗层的方法;对局部路段出现路面磨光,应采取机械刻槽的方法,以恢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平整度和摩擦系数
2 水泥混凝土加铺层
可根据需要合理采用分离式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结合式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以及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等方式进行处理
3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要求旧混凝土路面稳定、清洁,对面板损坏部分必须维修之后才能实施
路面修复技术
1 整块面板修复
旧板凿除应注意对相邻板块的影响,尽可能保留原有拉杆。宜用液压镐凿除破碎混凝土板,及时清运混凝土碎块
2 部分路段修复
旧水泥混凝土板破碎,宜采用配备液压镐的混凝土破碎机,若基层强度不足,可采用水稳性较好的材料进行处理
3 旧路面再生利用
对水泥混凝土板的大面积***,可对旧混凝土进行再生利用。混凝土再生利用主要用作水泥混凝土面层粗集料、基层集料和碎块底基层
预制块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
1 日常养护 主要是清扫路面上的尘土、污物和杂物,排除积水,保持路面清洁
2局部损坏维修
个别预制块发生错台、沉陷,应把这一部分砌块取出,整平夯实垫层,将预制块铺放在垫层上,且高出原砌块高程 0.5cm ,撒填缝料,并加以压实,使新铺的预制块下沉到与周围的预制块路面一致的高度
3 路面翻修
应对路基土、路面结构、排水、地下水以及交通量等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损坏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